2013年,在盟委、行署和自治区审计厅的正确领导下,我盟审计机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压数量、保质量、抓重点、出精品”和“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审计意识,密切关注民生工程和热点问题,科学调配审计力量,大力推进审计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审计工作方式,努力发挥审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免疫系统”作用,审计工作进展顺利。
一、2013年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盟两级审计机关深入贯彻盟委、行署及地方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依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截至11月底,全盟共审计和审计调查296个单位(项目)。查出违纪违规资金8709万元,管理不规范32亿元,归还原渠道2.22亿元,上交财政786万元。移送处理事项2件。提出审计建议81条,采纳55条。提交审计专题、综合性报告和信息572篇,批示和采用243篇。有效地发挥了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的原则,自治区审计厅组织全盟审计机关对11个旗县市及所属苏木镇截至2012年底和2013年6月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和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截至2013年6月底,全盟11各旗县市及所属76个苏木镇(包括6个国营农牧场和黑城子示范管理区)政府性债务余额1533055.28万元(不含粮食企业政策性挂账7746.11万元,下同),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517411.62万元、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12257.29万元;其他相关债务3386.37万元。比2012年底债务余额1412853.00万元增加了120202.28万元,增长了8.5%。分析了债务余额结构变化情况,针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财政部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统计的债务数据不够准确、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部分乡镇违规举借债务等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统一债务统计口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等建议。
(二)深化了财政审计。开展了盟本级2012年预算执行审计,围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目标,全面审计了盟财政局组织的盟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盟地税局组织的税收计划完成和征管情况,国家金库盟中心支库办理预算资金的收纳拨付和部分盟直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主要问题是违反规定编制赤字预算、复式预算编制仍不够规范,预算调整过于频繁、幅度大,财务决算普遍超额批复、部门预算约束力不够,年度内支出预算执行不够均衡,全盟财政超调资金问题依然突出,盟本级财政总预算暂付款数额较大,滞留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低、未完工和未开工项目多等问题,提出了继续推进和完善盟本级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规范和加强对旗县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强化预算结余资金的管理的建议。
(三)切实加强专项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完成了全盟2011至2012年度扶贫和水利专项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共审计主管部门和用款单位80个、调查建设项目121个、走访农牧户313户,审计资金总额78697万元,查出违纪违规金额14545万元,占审计资金总额18.48%。旗县财政及主管部门滞留资金13319万元 (扶贫资金2851万元、水利专项资金10468万元);大额使用现金及白条报支66万元;锡林浩特市3个项目未实施涉及资金69.55万元。完成了全盟2012年生态建设资金审计和审计调查,审计资金总额15.8亿元,查出违规资金2.6亿元,主要问题是:旗县财政部门滞留资金20833.15万元、镶黄旗财政局挪用生态建设资金4489.00万元平衡当年预算。根据盟行署安排,与盟监察局、财政局、农牧业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锡林浩特市、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乌拉盖管理区2013年度草原生态奖补资金的到位发放情况进行了督查。
完成了全盟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通过棚户区改造累计解决住房困难家庭3.48万户,占棚户区住房困难家庭户数的57.54%。主要问题是:一是资金筹集和管理不规范。1个市本级、4个区县少安排或少提取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9629.20万元;2个区县的6个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存在缺口8925.00万元。二是资金拨付管理不规范。镶黄旗滞拨上级补助资金682.5万元。三是保障性住房分配和使用管理不规范。5个区县1180套保障性住房处于闲置状态。完成了1个盟级医院、11个旗县级医院、1个专科医院2012年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内控制度、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和全盟2009年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制度建立至2012年底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的审计和审计调查,主要问题是:违规收费95.77万元、超范围支出17.90万元、成本费用不实87.08万元、违规使用现金10.90万元、资产设备不入账2303.37万元。同时,完成了盟红十字会2013年四川雅安芦山地震捐赠款物接收、分配、使用情况的审计。
(四)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完成了国道207线宝昌至三号地高速公路工程、朱日和训练基地国防公路工程、国道303线阿其乌拉至锡林浩特段二级公路养护工程、全盟公路养护工程贷款项目、锡林浩特市2011-2012年度通乡及通村公路工程、太仆寺旗宝昌一中和第四小学新建校舍、太仆寺旗和正镶白旗2012年度完工市政建设工程、全盟已完工的17个苏木乡镇基层集体宿舍建设项目、全盟农网和城网升级改造工程和新能源工程决算审计。审计投资总额30亿元,查出违规违纪资金6.65亿元,核减工程款1.2亿元,收缴财政61.57万元。
(五)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审计。完成了盟法院和锡林浩特市法院2012年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查出了挤占专项资金47.3万元、应缴未缴非税收入8.1万元、扩大范围发放津补贴9.8万元、票据不合规12.3万元、大额现金支付20.2万元、未登记涉案物资台账等问题。完成了对盟职业学院2012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查出超标准收取培训费27万元、应缴未缴非税收入11万元、未实行政府采购30万元、账外收入4.1万元、附属企业未上缴利润579万元、在其他应付款科目列支出311.7万元、扩大范围发放津补贴1448.9万元、附属企业产权不清晰等问题。配合盟纪检委对太仆寺旗、正蓝旗、锡林浩特市中小学校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配合盟农牧业局对太仆寺旗、正蓝旗、正镶白旗、多伦县牧民草场禁牧、草畜平衡等奖补机制情况进行了检查。
(六)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根据盟委组织部委托,完成了3名旗县人大、政府主要领导,1名旗县公安局长,6名盟直属机关主要领导,1名人民团体和6名盟直属事业单位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为纪检监察、组织部门加强干部监管、客观评价领导干部政绩、界定经济责任、干部任免提供了参考依据。
(七)内审协会和审计学会工作稳步发展。2013年,全盟内部审计机构完成各类审计项目53个,查出损失浪费金额429万元,促进增收节支201万元,纠正违规行为金额210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24条。组织参加自治区内审协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5篇论文获奖。2人取得CIA资格证书。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了推动科学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牢牢抓住加强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密切关注并切实维护经济安全、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三个重点”,努力实现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农牧业专项资金审计、社会保障审计、外资运用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审计整改等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措施,为推动审计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整合审计资源。全盟审计机关有效地利用各类审计资源,注重加强系统内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整体优势,实现了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重点工作任务的完成。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按照归口管理,全局联动的原则,合理确定审计重点,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针对审计任务繁重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突出问题,在系统内抽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业人员。积极推动“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促进了各种审计业务资源的互通共享。
(三)实行审计与审计调查并重。重视运用审计调查手段,充分发挥审计调查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灵活的优势,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坚持开展深入细致的审前调查,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实施方案,使审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既摸清了情况,又突出了重点,抓住了要害,有力地降低了审计风险和问题的处理难度。坚持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对项目审计查实查透的基础上,适当延伸调查部分单位,提升了审计工作成果质量。
(四)加强人、法、技建设。一是切实改进作风。组织专题学习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了改进审计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具体措施。巴特尔主席在《内蒙古审计动态》第13期上批示:要求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盟委书记于永泉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巴特尔主席批示精神,行署常务副盟长包振玉提出了具体落实意见,盟审计局据此制定了《锡盟审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盟行署下发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执行。二是严格审计质量控制。修订和完善了《旗县审计局业务考核办法》、《锡盟审计局业务科室考核办法》和《锡盟优秀审计项目评选办法》,健全和完善了审计项目三级复核制度,所有的项目都要经过法制审理科依法依规审理,总审计师审核后提交审理委员会集体审定,在项目审定中充分发挥集体审议作用,有效地防范了审计风险。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队伍素质。坚持民主,加强团结,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班子成员深入基层和审计一线,调查研究和指导、协调工作。按照盟委、行署统一部署和《锡林郭勒盟定点扶贫工作方案》要求,主要领导和纪检组长先后三次对扶贫点的经济、产业和贫困人口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工作接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扶贫工作规划,年内支持扶贫点2万元;班子成员结对帮扶了三户贫困户,资助3户2.5万元,用于子女完成学业。注重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通过专题学习、网络学习、参加盟直有关部门培训等形式开展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根据自治区审计厅的要求,抽调1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审计署驻太原特派办重点项目审计。四是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从教育、防范和制约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了盟审计局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在岗干部按照岗位职责风险、制度机制风险、思想道德风险三项内容进行了自查,确定了风险等级和解决问题的防控措施。开展了教育整顿活动,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以明察暗访、征求群众意见、设立专项活动举报电话等方式查找问题,向被审计单位和相关单位发出征求函60份,已收回60份。强化了机关内部管理,实行了上班在岗制度,删除了电脑上与工作无关的网购、游戏等软件。开展了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纪检组人员没有违反此项规定。截至目前,纪检组向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纪律监督卡》58份,从反馈的情况看,被审计单位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和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审计任务的增加和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审计成果的转化利用还不够深入;审计队伍更新速度缓慢,应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安排
鉴于审计署、自治区审计厅年度统审项目尚未下达,对2014年工作任务只能依据常规审计任务原则安排如下:
(一)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坚持“改进方法、加大力度、保证质量、提高效率、文明审计”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盟委、行署的中心工作,密切关注关系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依法有效履行监督职责,把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大民生工程审计、财政投资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及“三公”经费的审计力度,为促进全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重点工作。
——财政审计。对盟本级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全面监督财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执行的规范性,着力揭示预算编制和执行、资金分配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财政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推动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结合常规性审计工作,加大对党政机关公务收支和公款消费的审计力度。
——农牧业资源环保审计。认真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的“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好‘三农三牧’工作,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对全盟2013年生态建设资金、生态资源环保资金、涉农涉牧专项资金进行审计。
——社会保障审计。继续对全盟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审计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与完成情况;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项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情况;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及后续管理情况。在全面检查2013年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和审计建议采纳情况基础上,对再就业资金、失业保险资金、小额贷款等各类民生资金进行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开展公路项目审计,重点审计公路工程资金的拨付及使用情况、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税金缴纳情况、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落实情况、交工验收、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我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提高。开展市政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审计专项资金拨付及使用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项目管理情况,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开展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竣工决算审计,重点审计工程造价真实性和工程管理情况,揭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促进全盟农网及城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企业审计。对全盟运输管理系统2013年度财务收支的真实性、效益性进行审计,揭示运输管理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版权所有:锡林郭勒盟审计局
电话:0479-8271316;传真:0479-8263654 邮箱:xlglmsjj@126.com
蒙ICP备19004397号-1蒙公网安备 1525020200036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25000009
网站地图